來源: 2023-01-09 23:25:08
????春種,夏耘,秋收,冬藏
????時間在奔忙中飛逝,我們告別2022年,走進2023年
????過去一年,廣袤的鄉村大地上,書寫了濃墨重彩的新篇章。一年間,廣大農民辛勤耕耘,辛勞付出,換來了沉甸甸的收獲。這一年,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,糧食再獲豐收,倉廩殷實,根基穩固;人居環境明顯改善,鄉村更美了,村容村貌更靚了;鄉村產業扎根成長,收入持續增長,農民日子更加踏實……
????回首來路,收獲滿滿;展望前方,未來可期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”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、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“三農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、作出了新部署,這既是方向,也是動力。
????新征程,新使命。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,讓我們一起走進鄉村、走近農民,走進田野……傾聽他們新年愿望,記錄他們新年期盼,鼓干勁、聚力量,再次啟程,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,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!
????■關鍵詞——特優農業發展產業旺了 收入穩了
????“2022年20畝地流轉給公司種土豆讓我得到了滿意的收入,比以前自己種玉米強多了,今年打算繼續流轉?!?月5日,五寨縣小河頭村村民蔡計文說起自己的新年打算信心滿滿。
????蔡計文今年54歲,2022年將自己的20畝土地流轉給了藍頓旭美公司,自己則在公司打工?!耙划€地800元的流轉費,土地流轉費一萬六千元。一天打工收入150元,一個月4500元的工資,能干半年。我的年收入有43000元,比從前強太多了?!?/p>
????在五寨縣,像蔡計文這樣“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然后在公司上班”的鄉親們不是少數?!叭绻覀冏约悍N玉米,每畝地收入不到800元。年景不好的時候還賠錢?,F在有公司保底,旱澇保收?!?/p>
????圍繞“特”“優”戰略,2021年12月我省出臺《山西省“土豆革命”行動方案》,提出緊緊圍繞品種創新、技術革命、加工升級、品牌打造、經營主體培育五大行動,到2025年建設30萬畝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,推動我省邁入全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第一方陣。
????緊抓全省“土豆革命”發展機遇,當地先后制定出臺了《關于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意見和產業發展規劃》等一系列配套措施,積極引進加工型馬鈴薯種植項目,讓“小土豆”變為“大產業”,示范引領全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????當尋常土豆被賦予“加工型馬鈴薯”的內涵,五寨土豆和五寨的鄉親們一起實現了華麗蛻變。近兩年,五寨縣連續兩年累計投入5.4億元,集中連片流轉土地61806畝,修建高效節水灌溉系統、優化電力保障、完善基地路網布局,建成了6萬畝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,輻射“丁”字平川區4個鄉鎮23個村5054戶13348人,實現基地建設“機田證”一體化,馬鈴薯產業邁向了標準化、規?;?、集約化、科技化、機械化、智能化。五寨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峰斌高興地說:“鄉親們都沾了‘土豆革命’的光,今年還要好好發展哩?!?/p>
????■關鍵詞——保障糧食安全提質增效 穩糧增收
????冬閑人不閑。隆冬時節,土地已進入“休眠狀態”,但武鄉縣石北鄉張村種糧大戶王躍華卻忙碌依舊,訂籽、選肥……為今年糧食豐產提供種子和技術保障。
????今年51歲的王躍華是土生土長的張村人,2006年他“抖干家底”承包了鄰村小良村的2700畝荒山?!鞍钞敃r就想,種糧會有出路的?!蓖踯S華憨憨地說。
????從那時起,王躍華就開著他當時最大的家產——一輛三輪車住進了大山,以“大破大立”的方式建設農田,對分散的荒山進行統一規劃,逐年平整?!耙攵喈a糧,就得從根本上解決土地高低不平、排水不暢、條塊雜亂等問題?!蓖踯S華說。
????經過17年的不輟耕耘,王躍華在2700畝荒山上開辟良田300多畝。幾年間,他整修近3米寬田間路、機耕道10多里,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。走進王躍華的農機設備庫,只見旋耕機、播種機、薄膜機、收割機、秸稈粉碎機……琳瑯滿目,從耕到種、從種到收各種農機設備應有盡有。王躍華說,如果說土地是農民的根,那么農業機械就是農民的“機械手”“智能腿”。
????在多年的實踐中,王躍華逐步將信息化技術與農業生產過程深度融合,通過探索高效種植新技術,引進家庭農場新模式,逐步實現向現代農業的蛻變?!耙x用高產耐密抗病性好的良種,分層定位深施肥,采取高臺大壟勻密栽培模式,精密播種機實現精良化點播……每個環節都要力爭做到科學達標,為豐收奠基嘛!”王躍華一臉認真地說。
????為了讓土地更“綠”更“肥”,王躍華嚴格控制化肥施用量,防治土地“變薄、變瘦、變硬”等問題,全面實施以秸稈還田為核心的土地保護技術模式。與此同時王躍華還搞起了養殖業,從10多只羊起步,目前存欄羊已達到370多只,逐步形成了養羊生產、環境保護、資源利用、高效種植的種養結合的現代農業良性循環。
????在王躍華的精心耕耘下,糧食產量穩步攀升,去年玉米產量再創新高達到23萬斤,收入接近30萬元。王躍華說:“俺作為一個農民,就是要不讓一分耕地撂荒,多產糧、產好糧,為中國人的飯碗貢獻更多山西糧?!?/p>
????■關鍵詞——生態修復治理村莊變美 村民變富
????在萬榮縣境內,沿著李后旅游路一路向西,便到了榮河鎮廟前村,素有“海內祠廟之冠”美譽的后土祠景區就坐落于此。
????雖然正值寒冬,但村里的幾個民俗項目依然在馬不停蹄地施工,鎮上包片領導、黨委副書記龐海這段時間在幾個項目現場輪流定點駐守,確保項目按工期順利推進。
????生態變美了,游客多起來了,群眾才能靠旅游致富。龐海向記者介紹,廟前村是汾河匯入黃河的最后一道關卡,也是檢驗汾河水質的一個關鍵節點。最近幾年,縣鎮兩級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,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,當地群眾反映,這幾年可以看到來這里過冬的鳥類逐漸多了起來。
????之前由于汾河水質一直處于劣Ⅴ類,汾河在廟前村入黃口顯得與黃河“涇渭分明”。在汾河入黃口,運城市生態環境局萬榮分局副局長吳效奎回憶道:“原來入黃口處的汾河水有點發黑,黃河水顏色偏黃,黃黑相交處有一條明顯的線,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分界線了?!?/p>
????近幾年,廟前村又通過大面積栽植蘆葦、蓮菜等多種水生農業植物,改善環境的同時增加群眾收入。如今,春天看鳥、夏秋看蓮、冬看蘆葦,成為廟前村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看點,圍繞后土祠景區,縣上近幾年大手筆建設的雕塑博覽園、望河臺、北辛舍利塔等沿線景點,也成為各地游客的必到之地。2022年8月,“打卡中國·最美地標——你好,山西!”網絡國際傳播活動暨“網絡名人關公故里行”主題拍攝活動在這里舉行,各國的網紅博主競相打卡,對美景贊不絕口。
????龐海說,鎮上新上的幾個民俗項目,就是抓住旅游的“窗口期”配套建設的,讓游客在玩好、逛好的基礎上,吃好、住好,把更多消費留在廟前村,讓村里更多群眾吃上“旅游飯”,鼓起“錢袋子”。
????■關鍵詞—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多管齊下 防止返貧
????“黨中央發號召,鄉村振興掀高潮,農民收入大增加,高興!新農村新氣象,我們村莊大變樣,全鎮工作數第一,真棒!……”1月3日下午3時剛過,位于陽高縣東小村鎮東小村村委大院的文藝活動室,不時傳出一陣陣歡笑聲,村民們聚集在一起排練“三句半”,表達對好政策的感激之情。
????東小村村曾是一個貧困村,地處陽高縣中南部黃土丘陵區,是一個純農業村。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東小村村在設施蔬菜大棚管理、村級光伏電站收益分配、造林合作社帶動務工、母羊養殖扶持、寒富蘋果種植等幫扶項目方面持續發力,使全村脫貧戶每戶擁有1項-2項產業,有效帶動群眾增收。發展設施蔬菜大棚產業,帶動100余戶250多名脫貧人口受益;加大村級光伏產業管理力度,設置公益崗位,合理分配收益,主要用于脫貧不穩定戶、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的防返貧工作,使這些農戶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。
????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,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豐富。每天下午,村里的文藝積極分子尉果昌、李素清、李榮等人就招呼村民前往文藝活動室,大家聚在一起,唱二人臺、彈電子琴、拉二胡,開心地自編自演各種文藝節目。東小村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尉鵬說:“蔬菜園區的收入增加了,村里的道路寬闊了,文藝活動室的笑聲多了,村民的日子紅火了,我們要用多種文藝形式謳歌美好的新時代!”
????鉚足勁、不松勁。展望新一年的工作,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張軍軍信心滿滿: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黨員帶頭發展特色產業,增強村級產業綜合實力;脫貧戶幫扶干部不變、定期走訪不變,持續加強幫扶力量;積極引導群眾勤勞致富,不斷增強脫貧人口內生動力,突出扶智扶志。
????■關鍵詞—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“面子”更靚 “里子”更實
????“原先,村里家家戶戶的污水都隨意潑灑,地上臟得出門不方便?,F在,家里安了污水管網,以后不僅夏天不會到處有臭水溝味,冬天也不會被臟水滑倒了?!?月4日,沁水縣嘉峰鎮殷莊村村民張敏邊清洗準備年節的肉食,邊稱贊生活污水管網改造帶來的變化。
????鄉村振興不僅僅是富口袋,還要有美好的生活環境。2022年,嘉峰鎮全力推進人居環境“123N”工作,整治提升端潤一級路和湘武路沿線環境,清理垃圾3671噸,完成改水90公里、改廁660座等,清理“散亂污”企業堆場45處、煤砂石土1.3萬方,在武安、嘉峰、潘莊等地見縫插綠,打造多處休閑小游園。全鎮人居環境整治三星級及以上村達到14個,市級清潔行動先進村3個,省級衛生鄉村2個。
????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,嘉峰鎮通過拆遷騰退土地300余畝,實施“拆+清、+整、+綠、+建、+管”,推動集體經濟發展。在長畛村,將環境整治清出的閑置土地用來引進鄉村旅游項目,建成了融合田園、康養、文旅、體驗、休閑于一體的“金谷親子農場”,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,銷售收入400余萬元。
????“以前去買個菜回來手指縫里面都有黑,而今不僅環境變好了,村里修建的兩個新公園成了大家休閑娛樂的好地方?!迸饲f村村民侯亞雄說。嘉峰鎮堅持走生態優先的路子,積極配合全縣做好沁河流域沁水縣段生態修復與保護建設項目,在全鎮打造竇莊古堡、潘莊樹理廣場和武安生態濕地公園,實現了環境整治從零散式、突擊式向規范化、常態化治理轉變。如今的嘉峰,村容干凈整潔、道路平坦寬闊、群眾生活富裕,顏值價值并蓄。
????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是衡量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標準。接下來我們要把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,將環境整治清出的閑置土地資源變為經濟資源,入市入股實現‘造血’功能,集中連片打造商業服務園區,讓農村美起來,農民富起來?!鼻咚h副縣長、嘉峰鎮黨委書記李鑫杰信心滿滿地說。
????■關鍵詞——科技興農科技賦能 果業振興
????“玉露香梨是科研成果轉化較為成功的典型。這幾年,我們團隊在果形端正研究、控水和花期授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?!币惶岬睫r業科技的現實應用,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副所長趙旗峰就興致滿滿,“現在,玉露香梨在業內已有‘中國第一梨’的美譽,是國內最好的梨種,在全省大面積推廣種植,成為農民的致富果!”
????近年來,果樹研究所專家團隊在新品種選育方面成績顯著,有效助力果業振興。就拿SH蘋果矮化砧來說,憑其改良優勢成了國內最好、在西北地區主推的外系矮化砧木。趙旗峰說,果樹研究所積極推動農業科技推廣轉化,響應政府號召,支持農業現代化先行縣建設,真正把科技創新服務于鄉村振興,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。
????2022年,該果樹研究所在臨猗縣建立農業現代化先行縣示范點,吸引了百萬級投資,通過簽訂四方協議,形成新的農業合作模式。這一模式有利于使科研人員專注于產品技術的研發創新,企業則可利用標準化管理、栽培技術訂單化等手段發揮其市場終端的營銷優勢。同時,探索出了大企業牽頭組織農戶生產的模式,較好解決了果品生產標準化問題、售后問題。
????舉辦技術培訓班是果樹研究所推廣技術的一大平臺。2022年,在全省蘋果現代高效生態栽培模式及技術培訓班上,趙旗峰帶隊的果樹研究所團隊與來自運城、晉中、長治等5個市及19個蘋果生產重點縣(市、區)的果業部門負責人、業務骨干及省果樹產業體系相關專家參加培訓。
????在服務新農村建設、鄉村振興等行動中,果樹研究所發揮了重要作用,為果業振興發展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人才基礎?!拔乙獛ьI研究生走出學校、走出實驗室,下田野、走工廠,讓他們在田間采樣,在一線收集數據,而不僅僅局限于對書本知識的學習。只有走近研究對象,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成為真正懂農業、愛農村、愛農民的人才?!壁w旗峰說。